反诈民警提示“双11”防骗: 警惕“假红包”“假客服”等套路
本报讯(记者 张蕾)随着“双11”的双11到来,“假红包”“假客服”“中奖免单”“刷单返利”等电信诈骗手段也进入高发期。反诈防骗朝阳公安分局反诈民警提醒消费者,提示“双11”理性消费的警惕假红同时,更要提高防骗意识,包假切莫掉入“圈套”。客服
“双11”期间,等套各大电商平台都会以派发红包的双11形式促销。于是反诈防骗,有不法分子借机在社交平台派发虚假“双11”红包,提示诱骗消费者点击,警惕假红以此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。包假民警提醒:红包领取链接一定要慎点,客服尤其是等套当页面跳转,甚至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双11,应立即关闭。如果不慎点开,要尽快修改网银、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,并对设备进行病毒查杀。
下单后,要警惕冒充客服、物流的诈骗。根据以往案例,不法分子会通过不法途径获取订单信息,之后冒充商家或快递公司,谎称物品出现了质量问题,或者快递件损坏丢失,主动要求给予多倍赔偿。不法分子往往会“指导”消费者操作银行卡信息,或者要求消费者点击由其提供的“钓鱼”链接,通过诱导转账或截取短信验证码等方式,套取钱款。民警提醒:谨慎对待自称客服、物流的电话或短信,不要泄露银行卡账户密码、动态验证码等信息。任何售后退款,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操作。接到难辨真假的电话、短信时,可在官方渠道查找官方联系方式回电验证。
“双11”后,有些人可能会收到商家的中奖短信,当中附带的网站链接点进去却有可能是不法分子伪装的“钓鱼”网站。民警提醒:收到中奖信息后先核实,最好是直接登录官方平台与卖家联系,确认真伪,不明链接不要轻易点击。
相关文章:
- 何为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命题?芝加哥大学ESG中心主任德怀特·霍普金斯:让世界重新“流动”起来
- 三大电信运营商10月份数据透出信号 更多竞争者将抢夺5G专网建设“蛋糕”
- 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 易方达汇添富嘉实南方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北证50指数基金
-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
- “圆珠笔里藏真刀”背后:隐藏在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危险
- 专访林伯强:上海能源供需中长期承压 需加大市外可再生能源引进
- 首批保险系个人养老金产品公布!银保监会: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!
- 丹麦0-0突尼斯首场零进球诞生 小舒梅切尔神扑
- 黄金时间:货币属性进一步加强 金价回调再度夯实底部
- 赶考十年 深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交出优秀答卷